“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股票配资炒,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力与日俱增,也都开始实现战略装备的自研化国产化进程。不过,虽然有着非常多的领域我国已经接近甚至可以超过老牌强国。但还是有着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航空发动机的自研化进展艰难,而最近的一篇中科院的一篇论文,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研化贡献了向前一大步的动力。
航空发动机系统一直都是令从业者头疼的事,说是想要支持国产吧,结果便是发现国内的发动机一台需要4000多万人民币,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却只需要3000万人民币。按说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毕竟国产的商品在国内一般都是更加实惠的,但在发动机领域却倒了过来。
展开剩余48%而最近中科院的一篇论文让我们恍然大悟,文章中提到,国产发动机之所以价位一直高高在上,原因主要是“复杂冷却结构空心单晶叶片制备”的难度。通俗点说,便是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制备问题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的最大困境。中国的涡轮单晶叶片合格率长期过低,往往十个叶片只有一个是合格品,再加上后续加工可能出现的突变状况,100个制造出的零件能有5%合格便已经是较好的状况了。如此高的报废率,也难怪国产航空发动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综合其他国家的资料股票配资炒,发现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厂商竟然能够做到涡轮叶片报废率不到一半的成绩,除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起步较晚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稀有金属铼。涡轮叶片的耐用性对于加入铼等稀有元素的量很敏感,而我国却几乎没有铼矿,也一直都是被国外卡住供应,每次都是依靠系统的大量出口从而换取进口铼的额度。不过论文中也传来捷报,便是在山西发现了一座储量较为丰富的铼矿,其足够让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进行一次较大的推进,废叶片率将大幅度降低,价格也将会回落。
发布于:天津市